我家乡藤县方圆一百几十里,扣肉就是美食标志之一

 



我家乡藤县方圆一百几十里,扣肉就是美食标志之一,就是我们自小至今生命中记忆的一部分,难以忘怀,刻骨铭心。


其实,扣肉的做法并不算复杂,现在这个时代,只是寻常的家常菜了。


首先把带皮的五花肉一大块,就像课本一样大小,把水烧开,放进去煮到用筷子能插入,用钉子或者叉子,实在没有,用筷子也行,在肉皮的表面上扎小眼,扎得越多越好,越密越好。

趁热在肉皮表面上抹点幼生盐,这样炸出来的皮才会蓬松。


锅里的油,要浸得过猪肉,烧到七八成热,青烟四起,但油面平静,这时,把整块猪肉的皮朝下,放入锅中。


把锅盖盖上,满耳都是“呲咧叭啦”油炸声,热气“噗噗噗”地沸腾,仿佛要把锅盖掀起,抛向高空。

这个时候就要调小一点火候,看到肉皮炸成黄色时,再捞出,沥干油。


把整块肉肉皮朝下放入水中浸泡,最好放点米酸,泡到表皮软软的时候,取出沥干水份。



把炸好的肉切成件,象课本那么厚。长度20公分左右,不能太小气。



再将荔浦芋治净,切成比肉片薄小小的芋片,入热油锅炸至金黄色取出,将其逐一夹在肉片之间,放入蒸碗中,加调味,上笼蒸至肉酥时取出,反扣在盘中。     

取出扣碗的那一刻,香味就从厨房飘出,溢满了整间屋子。

近看色泽金黄,肉质酥松,满眼诱人,香气扑鼻,香到舌根,低头一闻,整个肚子都在激动,流着口水,恨不得马上跳出来咬上一口。

小时候吃扣肉的第一个动作,首先是吃皮,酥酥的韧韧的 。跟着就把整块塞到嘴里, 肉烂味香,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,肥而不腻。

吃完整个人心里都美滋滋,甜蜜蜜的。

过去,各家的生活都很艰难,吃扣肉是极其奢侈的事。

只有生活比较富裕的人,在新居入伙,结婚生子,或者生日大寿这样大喜的日子,才会杀猪杀鸡,做扣肉,宴请亲友。


正因为如此,人们把吃扣肉的那美好日子和记忆终生储存在脑子里,深藏在思乡的情结里,根植在生命的最深处。

       
那个年代的小孩子总盼着过节过年,总盼着左郐右里和亲戚,总盼着自己的家里有大小喜事。

如今从青丝到两鬓白发,对食物的美好记忆,还是扣肉。

扣肉到底有多好?在我的记忆里,每去喝喜酒,人们还没有走到办喜事的主人家里,还未来得及坐到桌子上,那直透肺腑的香味就远远飘来,使人不由自主地流口水。

如果一年都没喝上一场酒席,没吃上一次扣肉,这一年就觉得白过了。

 改革开放几十年,我们一路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鼓点走出来的藤县人,对家乡美食的记忆,尤难忘怀。

每次回家喝喜酒,穿村过垌,围坐共欢,无论春夏秋冬,扣肉依然是我们的最爱。

藤县人喜欢扣肉,都深深热爱这道属于藤县的名菜,所以每次同乡聚会,必有扣肉。

晏无扣肉不欢者大有人在,比如朱队,比如基哥,还有祥武,还有飞哥,六叔,等等,个个都是能一口气狂咽一大碗的食肉高手,每次看到他们幸福的样子,身为藤县人同样高兴

扣网好吃,但不是人人都能做。能做的不一定做得好吃。

简尚餐厅的汤老板是真正的美食高手,他一手主理的那味正宗藤县扣肉令人回味无穷!

小时候不喜欢肥肉,闻着这扣肉的香味馋了,也只吃扣肉的皮——皮可不肥,可香着呢!

有一次,实在想吃,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,酸甜可口,肥而不腻。自那之后,我便爱上了扣肉。

想念亲朋好友齐聚一堂、举杯畅饮,热热闹闹的时光。

如果我的父母仍安在,那么每年中秋过后,秋高气爽的日子,我们兄弟们就会携带自己的家人回家。

当月亮刚刚出现的时候,我和兄弟们分头在村里的巷道,挨家挨户通知亲友们:“明天是我父(母)的生日,都过来坐坐,饮杯酒,早点过来帮忙炸扣肉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”


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这里是热水,是九层妖楼的所在地,是都兰古墓的所在地之一。

闲坐